2006年6月10日,中国文化遗产日。这一天意义重大,国家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这一天举国欢腾;全国十几万个文化遗产地单位举办庆祝活动;这一天,横空出世,《中国文化遗产年鉴》隆重出版,时逢盛世。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作为第一部国家级事业型年鉴,它的出版为中国久远而新兴的文化遗产事业添薪加火,火更旺;中国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但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来建设,这才肇建伊始,《中国文化遗产年鉴》出版正如中国文化遗产伟大复兴的又一响应,大厦建成,全凭一砖一瓦;知易行难,文成一字一句。
一、秦砖汉瓦 文化遗产集大成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洋洋60万字,上溯远古、时至今日,走遍神州大地、历数中华瑰宝、展现大好河山。全鉴分六篇,加上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分别作序,更显大气,气宇轩昂。全鉴各篇序也分别由中国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或是国家文化遗产事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亲自撰写,专业精到、道理深刻。
第一篇:《总论》共五章,从第一章综述开篇,依序为“世界遗产在中国”、“中国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门别类、历历在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行国际接轨;“政策法规”条分缕析;“2005年中国文化遗产回顾”记忆犹新;“中国文化遗产工作地方报告”详略得体,意犹未尽,《总论》提纲挈领、明白如话,作为全鉴之纲要之菁华刊于版首。
第二篇:《中国文化遗产》,篇序后分两章,先是浓墨重彩推出“中国世界遗产”,中国在世界历史遗产清单上的全部单位分门别类依序介绍,其间,文化遗产独具东方韵味,自然遗产神奇美妙,自然与文化遗产具有形神兼备,文化景观婀娜多姿;中国昆曲、古琴等四项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更是展现了东方音乐、戏曲、歌舞的魅力。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作为全鉴或是本篇都是重中之重,不可移动文物洋洋大观;可移动文物历数家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星罗棋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巧夺天工;文化遗产人物纪略·遗踪,闪现着光华睿智。整个这一大篇锦绣文章,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好一派万里河山,春光灿烂。
第三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中国国民既熟悉又陌生的称谓。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为本篇作序。全篇分三章,第一章作为综述介绍了这种原称为民间文学、文艺、民俗文化的新名称之所指,以及发掘它、保护它的宗旨和意义。本章全文刊发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和部分推荐项目,还辑录了几十个中国传统节日,以充分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风貌和千姿百态。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不仅在内容上光彩夺目,形式上也丰富多彩。它尤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吻合,在介绍文化遗产地的篇幅中图文并茂,娓娓道来,采用统一辞典式的辞条;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运用世界历史遗产清单式列举;在展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运用了导览式报道方法;此外中国文化遗产人物传、大事记、地方报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林林总总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方式如秦砖汉瓦,共同为中国文化遗产丰碑、大厦添砖加瓦。
二、文化景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中国世界遗产中,江西庐山有一个独有的称谓:文化景观。这就是说庐山用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不能完整地表达它。庐山奇峰屹立,遍地名人踪迹,无论是自然与文化,还是历史与地理都极具遗产价值和文化韵味,因此得以雅名。
无独有偶,《中国文化遗产年鉴》作为文化遗产一部鸿篇巨制,也是一道文化景观,预示着文化遗产事业的灿烂前景,与此同时它的出版还给文化遗产业做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年鉴》朝花夕拾,一年集粹,但不是一枝独秀,它与中国文化遗产网齐驾并驱,不仅在网络上节选刊载有《年鉴》电子版,同时与整个文化遗产业结成同盟,共同召开论坛、举办讲座、集中培训、出版丛书,还从中国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诸方面大做文章。
第四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共五章,这是一篇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文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集中顶尖专家的宏篇大论;“博物馆事业”章节别开生面;“文化遗产学术动态”章节百家争鸣;“文化遗产机构与宣传”实行跨行业跨学科归类;“中国文化遗产纪录片解说词”如倾如诉,更是令我们身临其境、身同感受。
第五篇“港澳台地区文化遗产与保护”是国内第一次大篇幅综合式原生态纪录报道,港澳台三章节整齐划一,均以“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三段式报道。文章取自于当地,作者是香港资深文化学者,他以炽热的爱国心和第一手资讯来写作。文章读来亲切感人,拍案称奇,实为中国文化遗产大家园两岸四地第一次同卷演绎,来之不易,十分珍贵。
三、肇建伊始 承前启后 后来居上
第六篇是最全面并且极富文献价值的《中国文化遗产大事记》。这篇纪录了中国大地上最感动人心的大事记共有800多条,它宏观而立体的展示,精辟而独到的叙述为《年鉴》增色不少,象一部浓缩文化精华,再现遗产风貌的文化遗产当代简史,供广大公民学习文化遗产,成为了解中华文化的读本。
本《年鉴》附录内容丰富,既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保护公约;又有世界遗产的识别和申报程序、世界遗产名录。国内部分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范本》、《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
《年鉴》末尾安排有3个索引,索引首推《青少年阅读索引》,目的是让青少年从小获知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知识,增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力军。此外《分类索引》与《关键词索引》相互参阅,使得本《年鉴》在文化遗产业内外全面发行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