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光 临 中 国 文 化 遗 产 网!
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文遗动态 文化遗产年鉴 出版动态 辩论赛 年鉴发行 本站留言 联系我们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瞭望》文章:国家文化遗产日诞生记
发布时间: 2006-06-06 16:54:48 被阅览数: 1061 次
“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件事情,特批‘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老舍之子、作家舒乙刚风尘赴赴地从全国政协组织的大运河考察活动中归来,行程2500多公里的这次跋涉,令他对大运河的命运忧心忡忡。

    “作为人类智慧的顶尖杰作,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最有资格的,”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说,“但是沿途各地的决策者的脑子里缺少‘申遗’的三大原则,就是‘完整性、真实性、协调性’,因此各行其是,使大运河已远离其本来面目。”

    时值6月10日中国即将迎来其首个“文化遗产日”之际,一系列庆祝活动等待舒乙出席。这位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强硬派”,被人封了一个外号——“爱国者捣蛋”,它与“爱国者导弹”谐音,戏指舒乙尽给一些领导出难题。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近些年来,文物古迹在开发建设中被破坏的消息时有传出。

    在这类问题上,舒乙不给官员留面子是出了名的。他激动起来会拍桌子,语音高亢震得话筒嗡嗡响。“北京现在是在拆第二座城墙!”这是他对北京四合院被大面积拆除的批评。

    不少官员都怵他,而他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时将获得一次政府嘉奖,为的是他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贡献。

  “文化遗产日”的诞生

    去年12月22日国务院就“文化遗产日”的设立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措辞严厉地指出,“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通知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指出设立“文化遗产日”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拥有中国自己的“文化遗产日”是许多文化界人士的心愿。近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多次发出相关呼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还以其政协委员的身份作出提案。

    “我看设立‘文化遗产日’很不容易,”文化部部长孙家正5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文化遗产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为我们设立的传统的节日或者政治的节日以外,包括‘爱护牙齿日’、‘保护眼睛日’,算起来365天都不够排了。”

    “因此中国领导人在议论这个事情的时候,觉得设立这个‘日’,作为专题日,要十分慎重,基本上处于控制阶段。”孙家正说。

    去年7月19日,包括舒乙在内,郑孝燮、吴良镛、徐苹芳、傅熹年、谢辰生等11名学者的联名上书使“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成为了现实。

    他们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我们在您百忙中不揣冒昧写这封信,是呼吁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事,恳切期望您能予以关注和支持。”

    “我们认为,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以及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各项政策,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动态,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行动,既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分享文化资源,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胡锦涛7月21日对来信作出批示,温家宝总理随 即指示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终于诞生。
 
    极具针对性的国务院通知

    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样,中国的首个“文化遗产日”被锁定在即将到来的6月10日。

    “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件事情,特批‘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孙家正强调。

    单霁翔局长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对“文化遗产日”的公布方式颇为感慨:“原来我们以为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发个通知,这也是一般的惯例。但这一次,温家宝总理主持会议说以国务院的名义发这个通知,规格上去了。”

    在此前的1987年,国务院也曾以其名义下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但这一次是第一次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发通知,等于是把文物的保护扩大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单霁翔说。

    文物学家谢辰生参加了这两次通知的起草,1987年那次他在中南海住了三个月。“当时的一个大问题是,文物是以保护为主还是以利用为主?”谢辰生对《瞭望新闻周刊》说,“那份文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国务院1987年的通知将文物的保护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了保护是利用的前提,“离开了保护就不可能发挥文物的作用”。

    通知还授予文物部门一项审批大权,即因特殊需要而必须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区或者地下文物丰富的地段选点时,“事先必须征得文物部门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的同意,没有取得正式批准文件,不得征地,建设银行不得拨款”。

    在温家宝提出就“文化遗产日”的设立以国务院名义下发通知之后,谢辰生又应邀对国务院文件的起草提出意见。

    “我的几条意见都被吸收了。”谢辰生说,“比如,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村镇的保护等。”

    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这份通知,明确了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特别是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相关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建立公示制度”,“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应当依法取消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通知还要求教育部门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

  中南海被列入“国保”

    3月29日上午,在中南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南海这处始建于辽,经历金、元、明、清递加增饰不断完善的皇家园林,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所在地,出现在即将审议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单位”)的名单之中。

    这批名单共包括1081处文物单位,规模接近前五批“国保”单位的总数。能否一次公布这么多“国保”单位,许多人表示担心。

    会议召开之前,谢辰生致信温家宝总理,并附上一篇短文,提出他对认识文物价值的看法,认为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是文物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温家宝在会上提到了谢辰生的意见,强调了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审议十分顺利,名单全部通过。中南海历史性地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正在5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当日由温家宝最后签发的第六批“国保”单位名录。

    他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宣布即将到来的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一位外国记者在提问中说,中国的文化不只是中国人的,也是世界的,而现在很多人都说“China都拆了”。

    孙家正在回答中说:“我接受你的批评。”他表示,在中国城市改造的过程当中,一些老的建筑被拆掉了,对这一现象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制止。

    孙家正介绍了他写给《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题为《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舒乙也给《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过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他在文章中说:“通过这个节日,要让社会普遍知道将优秀文化传统保留下来的重要性;让公众普遍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别再拆了,要手下留情,现在能保留下来的东西,将来说不定就能定为国宝,成为让子孙后代骄傲、外国人争先恐后跑来一睹为快的稀世珍宝。”(王军  《瞭望新闻周刊》)


上两条同类新闻:
  • 《中国记忆》——关注首个“文化遗产日”
  • 人民日报:为“文化遗产”找一个家

  • >> 回网站首页
    版权所有:广州英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5-2006©
    06061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权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