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光 临 中 国 文 化 遗 产 网!
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文遗动态 文化遗产年鉴 出版动态 辩论赛 年鉴发行 本站留言 联系我们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文化遗产日”能承受多少期望
发布时间: 2006-06-06 16:52:25 被阅览数: 764 次
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在6月10日这一天里,有关部门、机构能做些什么?普通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呢?

    高蒙河: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
    赵幼强: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
    胡昌国:河南省委宣传部文化艺术处处长
    云  阳: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于  娜:本报记者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各地的相关策划宣传活动却已经是未雨绸缪。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应该怎么过?如何让“文化遗产日”达到初衷?政府部门、社会人士等对这个“文化遗产日”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期望。

这一天是政府的还是百姓的
  记  者: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国家“文化遗产日”,各地政府称得上是大张旗鼓,部门领导亲自组织操办不说,前期宣传也是造足了声势。但是这个“遗产日”究竟怎样才能过好?
  云  阳:“遗产日”不能一头热。
  现在感觉“遗产日”是政府比民间热闹,不管有些地方政府是为了宣传保护,还是为了政绩,抛开这些表面的热闹,关键是要让百姓大众来过这个“遗产日”,唤起他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激情,引起整个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达到加强保护的目的。没有了大众的普遍参与,那只能是政府部门的“遗产日”, 这个“遗产日”过得就不完整了。
  胡昌国:文化遗产日是形式,但不会流于形式。
  有人担心“文化遗产日”流于形式,我个人认为它本身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形式。去年,河南省在全国首开先河,举办了“文化遗产日”,当时真是盛况空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我们举办过的“遗产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免费开放文化遗产的景点、遗址,而且这些景点都是代表文化遗产烙印的、标志性的东西。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一些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讲座,再比如说还有文物鉴定活动等,在省内设置了很多活动。怎么过这个“文化遗产日”,我们也借鉴了国外的经验。  法国的“遗产日”活动到现在已经举办了20多届,它举办的时间比较长,且开放的景点比较多,已经从最开始的几十处、几百处到现在的法国每届文化遗产日都开放1万多处。所以说老百姓在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能够看到、参观到、领略到文化遗产的风采,带给他们精神上的享受。而我们设计“遗产日”的活动时,不仅让它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日,更要通过“遗产日”这个载体,把河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首先要让我们河南人自己知道,再让全国知道,让世界知道。

“遗产日”还是“旅游日”
  记  者:在去年的“河南省文化遗产日”上,游客蜂拥而至70多个免费开放景点的盛况,今天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从今年各地对“文化遗产日”的宣传中不难发现,旅游观光仍然是重点,“遗产日”和免费游山玩水之间是什么关系?
  云  阳:小心“遗产日”变成了“旅游日”。
  世界遗产地汹涌的游客已经引发对景点保护和游客安全问题的呼声,也引起了文物保护专家的忧虑。如今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借“文化遗产日”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却被冷落在一边,真的让人担心这种宣传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遗产日”还是“旅游日”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保护和开发的矛盾, 有些文化遗产遭到了过度开发,商业化、城市化现象非常突出 ,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例子并不鲜见。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过分看重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急功近利地过度开发,而遗产的保护常常被忽略, 这肯定不是“文化遗产日”的初衷。
  胡昌国:没有所见哪有所感。
  免费旅游只是一种象征和举措,我觉得不必去追究人们旅游是从休闲、娱乐出发,还是从保护遗产出发,毕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让人们对当地的文化遗产有一个感受。比如说洛阳的龙门石窟,它的门票是80元每人,对一些收入比较低的人群来说,可能因此就被挡在门外了。我听说洛阳好多当地的居民,由于掏不起龙门石窟的这80元的门票,他没有去看过。通过这次活动,给他这样一个机会,让他去看看也是很好的事情。比如郑州市的二七纪念塔、博物馆两天共迎来了2.8万人,一位工作人员就感叹地说:“20多年了,也没见过这样壮观的场面。”的确,我们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盛况,心情还非常激动。
  高蒙河:旅游不是目的,只是过程。
  旅游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强调终极目标的保护。保护和利用两者并不矛盾,当出现旅游开发过度,这时就需要政府去协调,所以说文化遗产日对政府和公众都是机遇和挑战,是走向正规的过程,不能因为可能的负面作用而取代积极的作用。

“遗产日”不能一劳永逸
  记  者:修缮古建、参观遗址、宣传保护……“遗产日”一天的活动可以安排得很丰富多彩,而要做到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保护意识的提高,这一天却远远不够。
  高蒙河:要提高更要普及。
  国家文物局有一个文化遗产处,但它针对的是那些典型的、重大的文化遗产,或者说能够申报世界遗产的,它们主要是对文化遗产的提高,而从“文化遗产日”开始,文化遗产保护要在公众普及上多花一些时间。
  文物保护意识要像环保意识那么普及,学术就要同公众更好地结合,因为文化遗产保护也有很多概念,百姓不了解,有学术性的成分在里面,公众理解记忆有难度。
  现在自然遗产保护深入人心,谁砍一棵树,很多人都会站起来反对,但是拆一座旧房子,谁也不会去管是否经过审批。文化遗产应该同环保站在一个平台上,学术界要参与进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申请课题,把文化遗产转换成公众能够接受的理念。为什么说“文化遗产日”是里程碑意义的,同其他的节日比如眼睛保护日不同,如果仅仅是旅游、展览层次,就没有上升到国家文化的高度。
  赵幼强:博物馆还能有更大作为。
  “文化遗产日”是治表,但不能治本,博物馆是文化遗产实物最集中、完整和系统的地方,目前我们已经有各类博物馆2200多家,应该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今后对博物馆要加大投入,让更多的文化遗产成为博物馆征集、保护和利用的对象,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收藏。同时,博物馆过去以展示为主,对怎样保护也要多宣传。
  云  阳:要更多依靠民间力量。
  长期以来能够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去的,仍以各级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为主,而民间力量往往被忽视,其实他们的参与应该是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即使经济再发达的国家也做不到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遗产保护这个复杂、艰巨的任务。政府部门的初衷固然不错,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文化遗产日”活动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时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公众的参与热情好像也不那么高。
  既然这样,政府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呢?法国有一个名叫“城墙联合会”的群众性团体,以保护和修复古迹为宗旨,他们发起“城墙行动”,组织年轻人参加义务劳动。每年暑假,都有几千名青年志愿者在“城墙”的组织下来到数百个古迹工地,在城墙下、磨坊里,在教堂和古堡中,进行古迹修复工作。在修复古迹的活动中,年轻人的历史文化敏感度提高了,保护古迹的意识增强了。这是一种文化熏陶,也是公民教育的一环。法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也有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就是众多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他们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对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的收藏、保护、开发、利用等,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两年也逐渐开始关注,如对古琴、年画、皮影、剪纸等的收藏研究和展示。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对民间收藏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上加以支持和引导,可能会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文化遗产日北京开修残长城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从未开放的八达岭长城南7楼至南16楼修缮工程将于当天开工。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北京市“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古都优秀文化”。当天将开通热线,公开向市民征集遗产保护的意见。从6月6日开始,在首都博物馆将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北京市各遗产地、各开放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也将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北京娱乐信报》  

广东文化遗产日活动异彩纷呈  
  广东将于6月10日至2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粤港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集中展示珠三角地区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同时举办“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浓彩淡描——馆藏明清彩瓷”和“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作品展”等专题展览,向观众发放《文物保护法规》、《博物馆导游册》、广东文化遗产专刊等宣传资料,开展免费文物鉴定活动,举办“明清彩瓷鉴赏”讲座,播放“南海Ⅰ号”沉船保护与广东首届水下考古培训、开平碉楼、澳门历史建筑和广东历史大观等影像资料,并现场演示广东省传统工艺瓷雕。  新华网

杭州四大活动迎接文化遗产日
  5月23日至6月11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精心策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国家文化安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拯救“江南丝竹”——2006杭州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图片展、“守望我们的家园——全球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四大项活动。届时,不少文化界名人、民俗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家、民间艺人都将齐聚杭州,市民更将零距离接触到平时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表演,听到很少涉及的专家专题讲座。        《每日商报》

文化遗产日看蜀绣听民谣 
  6月6日至10日举行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四川成都周”,将全景展示浓郁成都特色的文化遗产。 活动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公开征集“太阳神鸟”旅游纪念品设计稿、征集“寻找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优胜者可直接参与文化遗产周活动,并担任特别讲解员。                        《四川日报》   

湖南文博单位6月10日免费开放
  为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的来临,湖南省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6月10日在省博物馆举行“湖南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场展演及“珍贵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展”。省人民政府代表国务院在当天举行湖南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授牌仪式,并公布第八批共8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5月底到6月初,湖南省还将举行“寻找身边的珍遗”——湖南珍、奇、特文化遗产信息、抢救性文化遗产信息征集评选活动。              《潇湘晨报》

(中国商报网站)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在世界遗产“动土”归谁管

  • >> 回网站首页
    版权所有:广州英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5-2006©
    060610.com,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权责声明